终身教育学院召开教学能力提升座谈会
发布于:2023-11-20
访问量:
字体大小:【

2023年11月15日,终身教育学院在逸夫管理科学楼1805会议室召开“教学能力提升座谈会”。特别邀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梁晨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俊翔教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陈鹏飞教授以及学院领导和各教研室副主任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闵红平主持。

一、主持人闵红平副院长介绍学院发展现状及此次会议的目的

闵院长首先介绍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听取专家意见,提升学院专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院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接下来介绍学院专职教师主要授课方向包括:干部培训、企业培训、出国培训(UFP)、老年教育(银龄项目)、踏板工程、面向大一新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线上课程等。诚挚邀请各位专家结合专职教师的试讲情况,就如何提升教学能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专家结合试讲情况就教学能力提升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与会的三位专家充分肯定了学院组织的试讲工作,认为试讲工作是专职教师的一次集中亮相,便于全面检验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水平。参与试讲的教师表现可圈可点,也是相互切磋的过程。同时,三位专家结合试讲的情况,提出了非常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俊翔教授从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强化数智化的教学理念、做能够引领终身教育的研究型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学校自有的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专题培训或讲学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历史学院副院长梁晨教授肯定终身教育院学科的多样性,这个优势要充分利用。同时围绕教师如何做好充分准备(课程内容、PPT以及仪容仪表等)、转变思维清晰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利用资源灵活进修、立足长远职业发展以及培训归口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陈鹏飞教授围绕教学热情、沉浸式教学、抽象概念形象化表达、教学主线和内容逻辑、教学风格幽默化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各教研室副主任发言,就教学能力提升提出措施和建议

四位教研室副主任结合转型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经验,分别就教学能力提升提出措施和建议。

干训教研室副主任顾姝姝提出对教学对象要有清晰定位、要熟悉教学内容、认真学习落实七种干部培训方法、教学过程要闭环以及教研室内部也要团队合作与交流等五项建议。

乡村振兴教研室副主任冯英杰根据自己给创新训练营学员讲课的经验,提出了三点建议:教学内容要供需匹配、差异化教学;教学方法建议采用案例式教学;培训结束后可建立跟学员的联系,回应学员的问题或需求,同时也可做好项目需求衔接。

终身学习教研室副主任梁惠惠根据做班主任的经验以及磨课经验,提出:专职教师要转变思维,从给学生讲授学科知识转变为为学员提供服务;借助数字化技术,设计符合用户认知特点的课程;以科研促进教学。

外语应用教研室副主任郭敏建议:外语教师尤其是小语种教师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清晰;备课、磨课、试讲、互相切磋,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专职教师也要践行终身学习从而引领学员。

四、院领导发言并总结

副院长储惠芸认为:向各位专家学习,点评到位,关注细节;以学员的心态听试讲,发现有些课程可应用到学院的工作中来。

韩顺平院长总结认为:

1、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师要多听大咖课,多听专家点评。

2、学院目标要建五个平台,其中之一便是教育教学创新示范平台,这个需要全体专职教师的努力。

3、教师教学要精于心,简于形;教学开展要有组织,科研、教学、实训三结合,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教学方法特色化,有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

   座谈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教学相长,多学习、多交流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能力关系到培训质量和学院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是学院今后的重点工作方向。

       


       供稿:梁惠惠